盜版爛帳 莫算到合法 P2P 行為頭上
By HUNG Chao-Kuei on Monday, October 26 2009, 16:42 - Permalink
[2012/08/09 補充: 保存人類數位文化的 Internet Archive 開始採用 BT 散佈圖文影音收藏。 你所就讀的大學, 卻還活在利益團體所編織的「p2p 違法」謊言當中嗎? (也請搜尋 「智財洗腦」) ]
左圖是我在校園裡看到的 「請勿使用 P2P」 文宣; 右圖是我含淚搞笑製作的 「請勿使用刀具」 文宣。 如果所有 P2P 工具都要因為某些人的盜版行為而被污名化, 被禁止, 那麼所有刀具是否也應該被污名化, 被禁止呢?
P2P 就像是 ftp 或 http, 只是通訊協定, 沒有善惡。 以我常用的 BitTorrent 為例, 它只是 P2P 的一種, 也沒有善惡。 當有人拿它來下載盜版影片與音樂時, 它就變成一項犯罪的工具 (雖然這個 「罪」 不見得比過去電影業和唱片業發跡時的盜版罪來得嚴重, 但總是觸犯今日的法律); 當有人拿它來下載 Linux 光碟片時, 它就只不過是一項好用的工具。
事實上, P2P 有一個極大的優點: 它不需要一個全職的伺服器提供高頻寬與穩定的服務; 相較於 ftp 或 http 而言, 改用 P2P 下載合法數位內容, 不僅方便自己不受限於單一伺服器 (例如萬一伺服器掛了), 也有助於分散網路流量。
但不論 P2P 在技術上是否優於 ftp 或 http, 重點是: 請教育部莫將 「P2P」 與 「盜版」 畫上等號。 這種連坐法式的文宣與命令, 與促進理性思考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 由教育部率先發起, 更是極度地諷刺。 這種 「畫等號」 的思維, 正是造成臺灣二元對立的原因。
禁用 P2P, 已經違反了網路中立性 (Network Neutrality)。 在國外, 「政府應致力於維持網路中立性」 這樣的訴求受到許多學者的支持。 我在 「網路中立性探討」 一文中簡單討論為何 「維持網路中立」 如此重要。 若有興趣深入探討, 大力推薦從兩處著手: 研究資安學者 Ed Felton 的短文: Nuts and Bolts of Network Neutrality 及法學教授 Tim Wu (吳修銘) 的 Network Neutrality FAQ。 在外國, 廠商偷偷降低 P2P 的速度, 尚且受到抗議; 在臺灣, 卻是由教育部出面, 直接不分青紅皂白地全面禁用 P2P, 而學術界竟然沒有抗議的聲音。 我國空有先進的資訊技術; 但國家整體資訊素養竟低落至此, 實在令人既詫異又難過。
更何況, P2P 可以是保障上網/言論自由的工具 -- 例如 TOR (The Onion Router)。 如何使用﹑ 為何要使用 TOR 匿名上網, 可以是大學內很好的通識電腦課程。 如果今天為了防盜版而一起扼殺了合法的 P2P, 那麼明天活在防火長城內的臺灣人將後悔莫及。 倒洗澡水, 別把嬰兒也一起給倒掉了。
徵圖: 請製作 "P2P 不等於犯罪" 的小圖案, 讓大家連到這篇文章。 感謝!
![[rss feed 圖案]](/~ckhung/i/rss.png)

Comments
不推這篇文章
教育部的用意只是禁止P2P網路下載
P2P下載容易造成網路過大流量 這跟網路中立性探討梅三小關係
流量問題,各校早已在控管,跟P2P沒關係。
海報的內容問題很大。
如果是流量過大,那跟"非法"下載有啥關係?
另外就是,流量大,代表需求高,供給自然會提高。
至於學校嘛,我只能說這類迂腐的機構恐怕只能這樣了。
的確, 從嚴格的技術面來說, 「文宣」 不是程式碼, 無涉網路中立性。 但是這種一竿子打翻所有 p2p 的文宣, 將成為未來 ISP 歧視 p2p 封包政策的最佳後盾。 以後你的 ISP 調降 p2p 的優先順序時, 大可以指著這份文宣說: 「教育部禁耶; 我只是調降它的優先順序而已, 很客氣了。」
中小學老師/大學電算中心/ ISP 必須煩惱流量的問題, 這是我們可以理解而且應該體諒的。 但是限制流量有很多方法, 不應該採取傷害網路長遠發展及降低國人就事論事論理能力的廉價﹑ 愚民策略。 我猜問題不在敝校, 而在教育部。 不知其他地方有沒看到類似海報? 這讓我想起 教授揭發加拿大的大規模洗腦行動: 「智慧財產很重要!」
關於P2P 佔用網路資源的問題,個人有點想法,有興趣請可參考連結中文章
http://scarecrow4oz.blogspot.com/20...
我認為重點在 "非法 P2P" 下載, 那表示還有"合法的 P2P" 下載啊, 但是若直接將 P2P 從 Firewall 上 block, 那來的合法呢? 而且 P2P 若是運用得宜, 流量應該不增反減才對, 因為有很多的 peer 根本就在校園之內,不用出到校園之外啊.
This post's comment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