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核心價值與核心問題 & 一個八分誠意的建議
By HUNG Chao-Kuei on Friday, January 30 2009, 15:50 - Permalink
zdnet 有好幾篇新聞在報導 微軟裁員一事 (見該頁下方 「相關新聞」)。 還好據說目前 對臺灣微軟的影響微乎其微。 就衝著臺灣微軟員工的未來, 且容我以八分的誠意, 向微軟提出一個重大的建議: 微軟必須放棄一個關鍵性的思維。 這個思維, 在廿世紀末的時候, 曾經是幫助微軟崛起的核心價值; 但在廿一世紀初, 則隨著網路的普及化, 它搖身一變, 成了微軟的核心問題。 到底是什麼樣的思維, 可以從利器變成包袱呢?
* * * * *
「絕少消費者會知道我們在做的事; 即便知道了, 也不會理解這事正在傷害他的權益。」
在網路發達以前, 這是事實。 微軟勝過其他公司的最重要關鍵, 就是它積極地善用這個事實。 [註: 1F 留言] 在廿世紀末, 只有關心微軟壟斷議題且略為瞭解技術的極少數異議份子, 才會關心且看得懂 DR DOS 之死 與她的權益有什麼關係, 才會去買 Wendy Goldman Rohm 的書: "The Microsoft File: The Secret Case Against Bill Gates" 來看。 即便如此, 所能看到的也只是結合許多側面消息﹑第一手資料﹑和作者的想像, 所拼湊出來的 [可能接近事實的] 小說。 即便知情者講破嘴, 一般大眾也沒有那麼容易相信微軟正在做傷害自己權益的事。 事實上知情者最多也只能靠著一張嘴, 一次講給幾個人聽。 別說聽的人不一定會相信, 多數消費者甚且沒有機會, 更沒有興趣去關心這些議題。
時間進入廿一世紀, 網路已普及 -- 至少對用電腦的人而言是如此。 資訊渴望自由。 (毛慶禎教授對於 "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 的傳神翻譯。) 資訊一旦上網, 就如覆水難收, 沒有人有能力阻止它擴散。 微軟每上一次法庭, 就有許多內部文件被揭露。 http://antitrust.slated.org/ 這個站, 專門在蒐集這樣的文件。 不論您是否支持微軟, 它註定要常上法庭。 揭露與分析微軟內部運作方式的資訊, 只會越來越豐富。 [ groklaw on ooxml; Boycott Novell] 這已不再是廿世紀的半真實半想像小說; 靠的也不再是口耳相傳。 從可信度與散佈速度來看, 這對微軟的傷害遠遠超過 Rohm 的書。 別以為那些是法律文件, 沒有人多少人關心, 沒有多少人會看懂, 所以無所謂。 重點不在多少人關心原始的枯燥法律文件; 重點在於: 只要有少數人關心, 就夠給微軟帶來麻煩了。 自此以後, 不論微軟做什麼事, 網路上總有人會挖出相關的文件, 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解釋, 藉以揭發微軟的謊言。 廿一世紀的知情者, 可以更方便地彼此交換資訊, 透過討論與提醒, 寫出更有說服力的文章, 畫出更清楚解釋問題核心的圖, ... 降低理解的門檻。 他們散佈真相的力量, 遠遠超過廿世紀的前輩。 事實上, 法院只是微軟運作方式被公諸於世的途徑之一。 微軟任何傷害消費者的特殊運作, 只要是不得不讓少數外人知道的事, 就有機會被公諸於世。 從 WGA 秘密回報 到 OOXML 醜聞系列 再到 BIOS 懸案, 從 收買推薦 到 收買評論分析 再到 針對導入 Linux 的教育界大降價, 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事, 一再地被揭發, 而且透過網路擴散。 請注意: 這裡的重點不在於這些行為是否觸法, 而在於 「微軟不希望消費者知道這些事」。 從公司必須向股東負責, 必須追求最大利潤的角度來看, 上述其中某些事, 不只合法, 甚至還蠻合乎情理的; 但是一旦被揭發, 對微軟的傷害極大。 不曉得微軟高層有沒有看出問題所在, 有沒有看出這些問題的共通點? 每一件事情, 被揭發之後, 失效事小; 長期累積所造成的社會負面觀感, 才是本文要談的微軟宿疾。
微軟唯一能夠有前景的出路, 就是放棄這個核心思維, 這個已然從行銷利器變成沈重包袱的態度/文化/觀念。
所謂前景, 擔憂的並不是現在裁員 5% 的問題。 現在能看到的, 大可以解釋為大環境的問題; 其他公司也都勒緊褲帶, 不是只有微軟辛苦。 這裡談的是遠慮, 而非近憂: 當景氣復甦以後, 微軟會跟大家一起恢復元氣, 還是會從此一蹶不振? 這要看微軟高層能不能聽進這個勸, 能不能停止傷害消費者的秘密運作。
所謂放棄秘密運作的核心思維, 並不是要微軟公開它的財務報表, 或是公開它的新產品研發計畫。 更不是要微軟把 Windows 與 Office 變成自由軟體 -- 這樣的要求, 對 Linux 的推廣沒有好處, 因此就算對微軟有好處, 我也不會這麼建議。 這裡談的, 是停止秘密傷害消費者的舉動。 我在 「與網路為友, 或與網路為敵?」 一文當中提到: 「企圖封鎖資訊流通, 就是在與網路對抗。」 這句話講得不夠清楚。 的確, 資訊上了網, 就像在遙遠的荒郊野外一把火燒了起來一樣, 任何人無法阻止, 你只能期待它自然熄滅。 但是網路之於不同種類的資訊, 有著不同的傳導度。 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 資訊不是稀有財, 注意力才是稀有財。 只有幾類資訊的擴散特別快; 其他資訊則會自然熄滅埋藏在資訊爆炸的大海之中, 變得不容易尋找到。 對微軟而言, 會讓它持續嚴重內傷的, 不是它一般的商業機密外洩 -- 任何企業都有它自己的機密, 但一般人不會對這特別有興趣。 這裡談的, 是像上述五六個例子所提的狀況, 微軟據其核心思維而進行的秘密傷害消費者的行動。 這類事情很容易上科技網站的頭條, 還會擴散到非技術網站, 對微軟有長遠的強大殺傷力。 「輿論, 也是市場機制的一部分」 這個標題不是辯論時的意氣用語, 而是 [傷害消費者權益版的] 「(秘密)資訊渴望自由」 的另一種陳述方式。 希望微軟的員工與微軟的支持者聽進去了。 [註: 2F留言]
但是為什麼說這個建議, 帶著八分的誠意呢? 首先, 這八成的部分, 是真心的。 我們反對微軟的目的, 並不是希望微軟垮掉, 而是希望它不要再傷害社會。 我寫這篇文章, 是想盡一個臺灣人的心力, 希望在總公司漫長的下沈過程當中, 任職臺灣微軟的朋友們, 如果 被斷尾, 還可以找到求生的線索; 希望與微軟往來密切的許多臺灣電腦廠商 [尤其是硬體廠商] 與教授們 [尤其是師範體系資訊科系教授們], 在鐵達尼號漫長的下沈過程當中, 找到一個安全的距離, 不要被漩渦一起捲進去。 就像地震一樣, 能量累積太久一定要釋放; 被微軟所築大壩阻擋的資訊 (包含自由軟體的優勢) 也像是堰塞湖後面持續累積的能量一定要釋放, 我們面臨的是能量何時要釋放的問題, 而不是會不會釋放的問題。 當資訊界發生大地震的時候, 我的同事與學生也將會感受到巨大的震撼。 如果臺灣微軟, 及所有與微軟有密切利害關係的廠商及教授們, 能夠先找到出路 [提示: 注意力經濟], 我的學生就比較能有心理準備, 轉而朝向正確的方向去努力。 畢竟, 不是那麼多學生都能像他們老師一樣, 光靠著反微軟, 就能混口飯吃。 所以請不必懷疑這八分的誠意, 請不必耽心這篇文章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註: 3F 留言]
那麼 [並不是在替微軟設想的] 剩下的兩分動機, 又是什麼?
- 第一, 滿足個人愛現的慾望。 希望十年以後可以回頭指著這篇文章說: 「看吧, 早就告訴過你了」
- 第二, 一如往常, 想要多一個曝光的機會, 讓更多人看到微軟的問題 -- 它自己的問題, 及它對社會造成的問題。 尤其是 1F 留言裡面的那些 "Bill Gates quotes" 或是 "Steve Ballmer quotes" 很有意思, 要特別推薦給企業文化的研究學者。
- 第三, 想要再次說明: 反對微軟, 並不是要激起社會對它的仇恨, 而是要透過輿論, 促成社會的覺醒。 真相=>輿論=>覺醒=>停止被控制; 但是不要仇恨。 輿論真的很重要; 如果有事實作後盾, 「打嘴炮」 不見得沒有意義。 輿論, 也是資訊的一部分; 資訊, 渴望自由。 上面五六個例子都是證明。
- 第四, 藉此呼籲微軟產品的愛用者: 支持微軟, 並不需要盲目膜拜它。 請不要把微軟的立場當做不可挑戰的神喻。 真心支持微軟, 就要用輿論幫助它提升競爭力。 看到 Linux 可以裝在 隨身碟 上帶著走之後, 支持微軟的最好方法, 不是攻擊這個優點, 而是勸說微軟推出競爭產品, 保有市場。 看到世界潮流走向 ODF 之後, 支持微軟的最好方法, 不是繼續替它的 OOXML 圓謊, 而是勸說微軟誠意改以 ODF 為預設存檔格式, 保有市場。 「觸讋說趙太后」 的啟發: 愛他, 就不要溺壞他。
其實我並不太在乎微軟總公司的死活。 如果我真的在乎, 這篇應該用英文寫才對。 (不過... 「觸讋說趙太后」要怎麼翻啊?) 另一方面, 如果有人願意費工把這篇翻成英文, 我也不反對。 不只不反對, 還要感謝。 因為... 資訊渴望自由; 因為... 智慧, 不是財產; 智慧, 是廣告看板。 這才是 與網路為友, 這才是網路時代容易帶來成功的價值觀 :-)
不過, 「多數消費者註定資訊不足」 這個心態, 在過去幫微軟成功過太多次了, 很難想像他們會在短時間內放棄。 就算這篇苦口逆耳 (呃, 「刺耳」 比較貼切) 的文章真的傳進微軟, 微軟高層也不一定聽得進去。 就算他們真的聽進去, 要改變這麼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 也不是一兩個月的事。 就算高層開始改變心態, 要改變產品線及既有的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技術與策略, 諸如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與 Trusted Computing, 以及最新的消費者緊箍咒 Pay As You Go 等等, 在內部勢必將遭受巨大的阻力。 就算微軟整體真的開始改變, 要改變消費者長久以來累積的不信任, 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 然而若不改變這個基本心態, 若是其他努力仍舊以這個心態為指導原則, 恐怕只會更加 與網路為敵。
始終如一的思維, 卻因為外在大環境的改變, 而從核心價值變成核心問題。 微軟因為樹大招風, 只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這樣的思維, 在微軟文化薰陶數十年下, 已經在電腦業界漫延開來。 不只是業者, 甚至連資訊科系的老師, 都可以認為 「這個技術傷害消費者權益, 所以沒有前途? 放心。 一般人不會懂的。」 然而網路時代, 是一個人人被迫必須光明磊落的年代。 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 聰明人不跟颱風洋流宣戰。 為了長遠的利益著想, 請停止一切暗中傷害客戶權益的行為, 不然將會面臨跟微軟類似的挑戰。 您的企業, 是不是也該重新思考: 究竟 正在網路為友, 抑或與網路為敵 呢? 如果跟微軟一樣有著一個正在被網路轉化為核心問題的核心價值, 請趕快調整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