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妙的學術界裡, 學者的智慧, 變成了期刊的財產, 回過頭來還要再以高價賣給學校, 剝大學第二層皮。 看著自己的勞力無法嘉惠大眾, 卻變成了期刊出版社的 cash cow (搖錢樹是也), 國外的學者逐漸覺醒, 發出怒吼, 要求學術成果應以開放的授權釋出, 讓納稅人繳的錢所做的研究成果回歸納稅人身上。 本文報告最近幾個月學術界 Open Access (OA) 運動令人興奮的發展。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從 2008 年開始實行 Public Access Policy, 確保 NIH 所出資贊助的研究, 在正式刊出之後十二個月內必須讓所有人 (而非只有期刊訂閱者) 都能閱讀, 以增進知識流通。 (讀者提醒: 高能物理領域 當中,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 大型強子對撞機 也有 OA 政策)
由 Elsevier、 McGraw-Hill、 John Wiley & Sons 等等學術出版商所主導的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AAP) 認為其利益受損。 2009 年曾遊說國會議員企圖修法阻止 NIH 的 OA 政策, 但沒有成功。 2012 年, AAP 捲土重來, 在國會推動 Research Works Act (RWA), 意圖將研究成果私有化。 該法案大玩文字遊戲, 讓公家、 私人企業出錢的研究都受到限制, 禁止學者採用 OA 釋放其研究成果。 加拿大約克大學圖書館員整理 網路上討論 RWA 的文章清單。 許多學者與圖書館抗議 AAP 吃相難看, 企圖 剝納稅人兩層皮, 等於是在對大眾要求: 「你買牛, 然後我再賣牛奶給你」。
另一方面, 完全相反的 Federal Research Public Access Act (FRPAA) 則主張 「納稅人出錢的研究成果應釋放給所有人閱讀」。 哈佛大學法學院 有一頁 wiki 關注此議題。 2006 年的版本獲得一百多位大學校長支持; 2010 年的版本除了校長之外, 也獲得四十餘位諾貝爾學獎得主支持; 今年四月, 更有 五十二位諾貝爾學獎得主聯名撰寫公開信支持 FRPAA。
今年一月, 英國數學家 Tim Gowers 道德呼籲同儕一起抵制學術期刊出版大亨 Elsevier。 一個月後, 34 位數學家對 Elsevier 共同發表一篇公開聲明, Elsevier 股價也應聲下跌。 到今天, 已經有 超過一萬一千位學者聯署。 詳見 Singularity Hub、 英國衛報、 美國紐約時報 報導, 及 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 的公開信。 這個連署對於 Elsevier 棄守 RWA、 FRPAA 提升動能, 應該都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電機資訊領域的 ACM 及 IEEE 收費比較低; 但奪走學者智財權的行為一樣引發抗議。 研究電子投票的 Dan Wallach 教授 去年報導: 在 IEEE 的資安與隱私會議當中, 與會者以壓倒性的多數決議 IEEE 應採取開放的授權, 讓學者的文章產生 impact, 而不是只有空泛的 factor。 不料今年的 IEEE 卻仍舊背離眾望, 在授權書上玩弄文字, 意欲繼續貪婪封鎖學者研究成果。 Dan Wallach 也因而呼籲同儕抵制 IEEE。 電腦學者 Andrew Appel 對投稿的學者們提出兩個建議。 你可以 在商言商, 出版論文時請向 ACM 及 IEEE 索取版權稅。 或者你可以修改授權合約, 再簽名寄回。 「畢竟那是一份必須得到雙方同意的合約, 不是嗎?」 有人會說: 「這不可行, 我們勢單力薄, 哪有力量對抗龐大的組織? 他們大不了就拒刊我的論文, 到最後我只會變成炮灰而已。」 那可不盡然。 Appel 提醒大家: 在電機資訊界, 會議的重要性不亞於期刊, 而且會議論文也要同儕審閱, 但會議的時程很緊湊, 要在幾個月內從數百篇論文當中挑出數十篇。 如果被接受的數十篇論文作者多數都採用相同版本的修改版授權合約, 那麼 ACM 與 IEEE 敢不敢拒刊所有人的論文呢?
在英國, 科學與大學部長 David Willetts 明白宣示: 「(英國) 政府的態度是: 公眾出資贊助的研究, 其成果應該由公眾共享。 而且這個原則不侷限於學術領域。」 生物學家 Stephen Curry 分析 David Willetts 的演講, 認為 Willetts 朝開放方向走的意向堅定。 他一方面對期刊出版社的處境表達同情與善意, 另一方面也強勢提示: 政府是研究經費的重要金主, 並提醒期刊出版商: 「如果想要繼續用舊的模式經營期刊, 那就是選錯戰場了。」 「大家可不會想步上音樂產業的後塵吧。」 Willetts 並不是一廂情願的理想主義者 -- 他也考慮到邁向 OA 時必須面對的很現實的挑戰, 例如: 從國際觀點來看, 英國是學術論文重要輸出國, 這麼做會不會吃虧? Willetts 甚至已經準備好要在歐盟相關會議內提起 OA 議題, 並且也注意到美國的發展。 顯然他是玩真的。 當然, 剛剛成為政府無給職顧問 的維基百科創辦人 Jimmy Wales 也力挺這項政策。 稍後, 許多期刊出版社 -- 包含 Elsevier -- 發新聞稿表示支持。
物理學家 Michael Nielsen 整理了一頁 wiki: Journal publishing reform 當中有更多關於 「期刊出版改革」 的連結。
雖然 OA 有益於社會整體, 但經營期刊還是需要一些基本費用, 那麼誰來出這個錢呢? 應該採用 Green 與 Gold 兩種模式 之一, 或是 圖書館集資 的模式, 以免對經濟弱勢作者造成門檻 呢? 這些都還是有待討論的問題。
年年快速提高的訂閱期刊經費, 讓哈佛大學受不了。 如果連這個 全世界最有錢的大學 都公開 呼籲教授們支持 OA 期刊, 那麼臺灣的學術界是不是也該覺醒, 有所作為了呢? 我們正處在一個 智者利仁的網路時代。 大學/校長/教授/工會/... 可以從現在開始就用具體行動與政策高調地支持這個議題。 這也許無助於提升 factor, 但卻是一個提升 impact 的大好機會。 學者促成學術高牆倒下、 讓知識普及, 這不也正是在對社會大眾展現其目光、 遠見、 與智慧嗎? (哦, 對了, 本文當中提到的人名, 多數都有出現在維基百科上。)
(本文也刊載於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