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有充足的提示。 必須將正確答案完整抄寫, 該題才有滿分。 答案請另外寫在答案紙上, 或在正面或背面一片空白處按照 A,B,C,... 的順序作答; 寫在題目旁邊的答案不計分。 姓名學號請 跟答案寫在同一面, 放在那一面的 右下角。)
電腦剛開機時, 控制權在 (A) 的手上。 如果你手腳很快地按下某個鍵 (通常是 Del 鍵), 就可以進入 (A) 設定硬體時間等等, 也可以選擇要優先從哪顆硬碟/光碟/隨身碟開機。 它屬於韌體 (firmware), 所以就算你重灌作業系統甚至更換硬碟, 它也不受影響。 然後控制權才會交到硬碟或隨身碟的 boot loader (例如 grub) 手上, 最後再進入使用者所選擇的作業系統 (例如 Windows 或 Linux)。 如果你出門在外所遇到的電腦的 (A) 支援從隨身碟開機, 你就可以在那部 (不論是西班牙文還是馬來文的) 電腦上面使用你自己熟悉的中文系統。 安裝上中文版的 Linux 之後, 一顆 8G 隨身碟就可以是一個低成本的輕便電子書包, 上面可以安裝數學/物理/化學/美術/工藝/天文/電子電路/... 等等豐富的教育軟體。
MIT 媒體實驗室在 2006 年左右曾推出 (B) 計畫, 意欲讓經濟弱勢國家的小朋友也能有自己的電腦可以自學。 計畫主持人 (C) 表示: 主流商業產品太強調速度與高檔配備; 他們則從經濟、 耐摔、 面對基礎建設 (電/網路) 欠決或不穩定的環境等等面向思考。 更重要的是, 上面所安裝的, 不是微軟的辦公軟體, 而是教育應用軟體。 這項計畫也被稱為百元電腦計畫; 不過目前的價格仍在兩百美元上下。
2010 到 2011 年在臺灣, 主導推動電子書包的單位是 (D)。 這造成一切的思考以創造 「產值」 而非教育價值。 臺北市強勢推動蘋果電腦的 iPad。 到了 2014 年, 臺北市教育局更透過北一女的實驗計畫宣傳 iPad 的教育應用。 但是 iPad 除了價格昂貴之外, 更大的問題的是: 中小學已大量使用的許多教育軟體, 它都不支援。 例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所開發的 (E) 內含大量的物理互動教學軟體, 正體中文翻譯領先各種語言; 但是因為它採用 java 與 flash 開發, 但是蘋果電腦拒絕支援這兩種語言。 又例如 MIT 所開發的 (F) 語言, 讓小朋友以拼積木的方式 「撰寫」 程式、 述說故事, 不只在全球, 也在臺灣中小學大受歡迎, 更有許多老師投入推廣多年。 但再次地, 蘋果電腦禁止解譯或執行程式碼應用軟體, 所以也就禁止了 (F)。
電子資訊大廠的利益與社會利益衝突的例子還很多。
電腦與手機當中需要用到許多稀有金屬。 位於中非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正好就有手機所需要的鈳鉭鐵礦。 這導致武裝部隊奴役當地人民 (包含童工) 在惡劣環境下採礦, 並以性侵等等方式作為控制民眾的工具。 在西元2011年, 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一項法案, 要求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都要向美國證卷交易委員會提出礦產來源, 以免大廠的採購需求助長了這類 (G) 的供給。
中國記者曾航深入 iPhone 生產線的許多角落, 以記者的客觀觀察及工廠老闆員工的訪談記錄, 出版了 (H) 一書, 側寫了蘋果電腦及其供應鏈廠商所面臨的挑戰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文化。 書中指出蘋果電腦內部有一個類似蓋世太保的組織, 稱為 (I)。 在蘋果員工眼中, 他們就像是一群間諜, 專門監視蘋果各大總部和店面的一景一況, 並直接向賈伯斯和財務長奧本海默彙報情況。 也就是說蘋果對供應商的監控其實很嚴密; 但對於富士康員工十幾連跳事件、 勝華科技員工長期吸入 (J) 中毒事件等等, 蘋果電腦卻畫清界線、 事不關己。 富士康成都廠鋁粉塵爆炸事件之前, 一份關於鋁粉塵爆炸工安風險的報告早就寄給蘋果。 但是香港勞工權益團體 (K) 的人員親自前往蘋果電腦總部呼籲正視此事, 卻無法與決策者談論此工安風險。
產品進入市場之後, 如果很耐用, 那麼消費者會不會就不買新產品了? 如果產品模組化、 新舊元件相容太好, 以致消費者很容易把壞掉的一小顆元件替換掉, 而不需要整部 (電腦/手機) 換新, 那麼新產品的銷量會不會受到負面影響? 在這樣的思維下, 許多廠商採取 (L) 的策略 -- 把產品設計成生命週期短、 新舊相容性低、 如果壞了一小個地方, 就必須整部淘汰掉。 這樣才能不斷賣出新產品、 創造更高的 「產值」。
微軟要求硬體廠商必須支援 (M) 才能獲得 「Designed for Windows 8」 標章。 這個 (M) 其實就是新版的 (A)。 其中新增了一項 "secure boot" 的 「技術」, 名為保護消費者安全, 其實是禁止消費者採用自選的作業系統 -- 例如許多隨身碟版本的 Linux -- 開機。 由於舊電腦經常無法跑新版的 Windows, 但跑 Linux 則沒問題, 所以原本 Linux 可以讓回收的電腦延長壽命。 微軟的這個動作, 有利於鞏固其市場壟斷地位, 但卻也同時會造成電腦提早垃圾化。 在輿論壓力之下, 微軟終於允許使用者取消桌機與筆電的 secure boot 功能; 但對於平板電腦則堅持這個 (L) 的策略。
電子產品被丟棄之後, 如何進行 「資源回收」? 這些 (N) 經常被運到比較落後的國家或經濟弱勢的地區 -- 例如迦納或中國的貴嶼。 當地居民在有害健康的環境下, 以燃燒或施以各種溶劑等等方式粹取出其中的稀有金屬, 以換取金錢。
以上所談的許多現象, 都是 (O) 的結果。 反過來說, 如果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比較公平, 那麼廠商 (還有消費者) 應該要對於原料取得、 工廠工作環境、 (N) 回收等等步驟付出更高的成本, 以避免各種形式的壓榨與剝屑; 但是在目前的生產/消費/回收機制之下, 許多成本都被轉嫁到那些無法享受科技產品的弱勢國家或族群身上。 社會應該要求企業負起 (P); 而消費者也應該學會不隨身廠商 (還有被廠商控制的政府) 起舞, 學會在主流媒體的各種置入性行銷之外找到真正 empowering (而非 enslaving) 的適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