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有提示。 必須將正確答案完整抄寫, 該題才有滿分。 請找一整片空白處依題號順序列出你的答案。 寫在題目旁邊的答案不計分; 錯位 (沒有按照順序) 的答案會扣分。 姓名學號請寫在答案紙那一頁的右下角。
社群媒體以及演算法推薦會造成 (A) 現象, 也就是同溫層現象: 用戶很容易因此而掉入自己相同意見興趣的小圈圈裡面, 聽不太到其他的聲音。 Ad Fontes Media 針對美國的主流以及次要的媒體製作了一張圖 (B), 橫軸是政治傾向 (偏左偏右) 縱軸是可信度, 目的就是要提醒閱聽者認出自己可能掉在哪一個 (A) 裡面。
現在的人工智慧科技, 底層採用 (C) 技術, 也就是模擬人類或動物的大腦。 有一類的 (C) 稱為 (D), 它由兩個互相打對台的部分構成, 一部分用來產生圖片/文字/影片/聲音, 另一部分用來判斷 「這張圖片/這段文字/...是真實的, 或是對手產生的」。 例如 ChatGPT 就屬於一種 (D)。 以功能來說 ChatGPT 屬於 (E) 類型的人工智慧, 也就是專門用來分析與產生文章或程式碼的 (C)。 與 (E) 對話的技能/技巧/學問稱為 (F)。 較新的 (C) 可以透過 (G) 操縱傳統的軟體 (例如建構 3D 模型的 blender), 如虎添翼。
黑帽駭客入侵資訊系統, 通常是利用軟體漏洞, 或是竊取帳號密碼。 有時他們會把竊取自甲網站的帳號密碼拿到乙網站試著登入, 其中那些 「到處使用相同使用者名稱密碼」 的帳號就會被入侵, 這種手法稱為 (H)。 至於比較軟性的入侵手法則是 (I) 也就是利用人的緊張/恐懼/貪婪/同情... 等等情緒來騙取帳號密碼。 針對特定一個人 (例如董事長特助之類的關鍵人物) 所設計的 (I) 為 (J)。
「糾正錯假資訊所需要的力氣比產生錯假資訊要高上許多倍」 這種現象稱為 (K)。 有一種顛覆言論自由社會的手法稱為 (L), 也就是散佈大量的錯假資訊, 即使彼此矛盾也無所謂, 只要讓受害社會來不及反應、 疲於更正, 就達到目的了。 再搭配 (M), 也就是透過許多人為操縱的非自然帳號同步放大錯假資訊, 就可以對自由民主社會造成強大的傷害。 中國與俄國都有許多這樣的不良記錄, 包含法國世界報、 日本 NHK、 微軟、 OpenAI、 許多資安公司都曾發表過研究報告或紀錄片。 如果是在公開的社群媒體上操作, 被攻擊的社會還有機會透過 (N) 來指認出操作行為; 但如果是透過像 line 這樣非公開的通訊軟體, (N) 策略就幫不上忙。 (相關提示: 四叉貓有一部查詢政治人物財產申報的教學影片, 也屬於 (N) 技術教學。)
採用指紋/虹膜/臉孔等等 (O) 類型的技術來解鎖手機或登入電腦, 這並不是理想的保護隱私方式。 事實上這類技術是極權國家監控民眾的最愛, 因為這些資訊不像密碼可由用戶的自主意識使用與變更, 它可以在用戶不知情或是失去意識的情況下被外力強制採用。 中國的 (P) 技術非常發達, 可以從幾十公尺遠辨認出行走者的身份, 這也是 (O) 的一個例子。 DNA可以說是終極的 (O)。 在疫情期間中國的 (Q) 公司在全球各地成立許多 「火眼實驗室」, 收集各種人種的基因資訊。 專門幫孕婦檢測嬰兒基因的 「台灣基康」 跟 「華聯生物科技」 這兩家台灣公司都是從 (Q) 取得技術授權。
生產AR/VR 頭盔的公司 (例如 Oculus) 有能力收集用戶 「視覺焦點移動」 的資訊, 畫成 (R)。 了解用戶 「目光放在網頁的何處」 比 「對哪篇文章按讚」 更能夠探索用戶內心的想法。 臉書買下公司之後, 便要求必須登入帳號才能使用。 根據臉書以往侵犯用戶隱私的不良紀錄, 這很可能就是這項政策的動機。
像 meta 之類的大公司所蒐集的大量使用行為與 (O) 等等隱私資料可以拿來做 (S), 也就是針對不同的客群推播對那個族群最具說服力的文宣。 這一開始只用於商業行為。 但是 2018 年吹哨者揭發 (T) 事件: 原來 (T) 這家公司曾與臉書密切合作, 取得大量的用戶使用行為資訊, 再幫助下廣告單的政治人物操作選民的意見, 甚至影響了 2016 英國脫歐公投。 (Brexit)
全面監控 (不只本國) 群眾的極權國家透過各種 apps (例如抖音、 小紅書) 可以取得大量的使用行為與 (O) 等等隱私資料。 運用比將近十年前 (T) 更先進的 AI 技術去分析每位用戶的特性, 再利用生成式 AI 產生類似 (S) 的高說服力文件或影片, 然而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影響政治意見, 這是很近的未來會看到的情況。 習近平沒空關心你在網路上裸奔; 但是它的 AI 可以, 而且可以據此威脅利誘你。 AI 時代, 欠缺隱私意識的人, 將會是認知戰與詐騙的最大受害者。 相信甚至轉貼極小眾媒體來源的勁爆新聞之前, 盡量要做到 (U), 也就是針對此一新聞多方查證不同來源、 不同面向, 甚至不同案例的報導。
從俄國 KGB 叛逃到加拿大的 Yuri Bezmenov 曾經警告美國人: 俄國特務的任務不是只有蒐集情資, 更重要的是進行 (V) 也就是打擊美國社會的士氣、去道德化、讓大眾精神麻木。 中共對台灣所進行的 (V) 已經相當成功; 欠缺警覺性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洗腦甚至拒絕去了解這些事情。 老師認為: 幫你關心的議題準備一些關鍵詞, 並且鼓勵身旁的人 「搜尋」, 也許會比逐一去糾正他所接收的錯假訊息更有機會協助他取回頭腦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