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媒體識讀 (中興通識) 小考 A (2025/3/10)

結尾有提示。 必須將正確答案完整抄寫, 該題才有滿分。 請找一整片空白處依題號順序列出你的答案。 寫在題目旁邊的答案不計分; 錯位 (沒有按照順序) 的答案會扣分。


電腦出現以前, 諸如錄音帶、錄影帶之類稱為 (A) 類型的技術, 每經過一次複製就會失真、多一些雜訊。 電腦出現之後, 所有的資訊都用0跟1儲存, 複製的時候不會失真, 稱為 (B) 類型的技術。 電腦的最小儲存單位稱為 (C), 可以有 0 或者 1 兩種狀態。 八個 (C) 組成一個 (D) 可以表達 0 到 255 之間的任何一個數值, 就像「八個一組」的開關可以有256種不同的狀態一樣。 四個 (C) 一組可以寫成一個 16 進位數字, 換句話說, 一個 (D) 的狀態可以用一個兩位數的 16 進位數字表達, 例如 0xC9。

但是16進位數字讓人類讀起來太不直覺了, 於是美國發明一套編碼 (encoding) 稱為 (E), 例如 0x41 表示 "A" 這個英文字母、 0x4E 表示 "N"。 於是每一個 (D) 可以表達一個 [英文字母或數字或半形標點符號]。 但是中文字太多, 一個字無法用一個 (D) 表達。 以前台灣所使用的 (F) 編碼採用兩個 (D), 理論上最多可以表達 65536 個正體中文字之一; 而當時中國則採用 (G) 編碼表達簡體中文字。 後來為了方便在一份文件裡面同時呈現全世界各種語言, 現代的主流軟體 (除了微軟 Windows 之外) 多半採用 (H) 編碼, 每個字佔用一到三個 (D)。

手機採用 (I) 格式儲存相片圖檔。 這是一種壓縮效果好但是會失真的格式, 放大時呈現模糊狀。 遊戲或網站上面「代表個人」的小張頭貼通常採用 (J) 格式, 它的壓縮效果比較差, 但是不會失真, 放大時呈現一格一格。 兩者都屬於點陣圖。 圖上的每一點稱為一個 (K), 通常用三個 (D) 分別儲存紅綠藍三種顏色的成份。 至於 (L) 圖形檔案格式則屬於向量圖, 用瀏覽器開啟這種副檔名的網址時, 按滑鼠右鍵可以看到 「檢示原始碼」 的選項。

常見的文字文件格式包含: 表達力最豐富的微軟 (M) 格式以及 LibreOffice 的開放文件格式 (N)、 表達力次佳, 但最沒有障礙、 用瀏覽器就可以閱讀的 (O) 也就是網頁格式、 輕巧又略能表達簡單排版的 (P) 格式 (共筆筆記就是採用這種格式) 以及完全沒有排版功能的最陽春、 最精簡 txt 格式。

檔案格式是廠商綁架用戶的工具之一。 好的檔案格式應該有公開的 (Q) 也就是詳細定義那種檔案格式的文件, 目的是讓所有工程師都可以據此寫出相容的軟體, 於是市場上才有公平競爭、 消費者受惠。 例如 (I)、 (J)、 (L)、 (N)、 (O)、 (P) 這些都是開放檔案格式、 都具有公開 (Q)。 選擇軟體的時候, 第一優先考量應該是 (R), 也就是: 將來如果想改用其他軟體, 我的資料帶得走嗎? 允許用戶以開放檔案格式 (S) 的軟體才是尊重用戶的好軟體。 不過很多廠商為了綁架用戶, 經常把 (技術上比較困難的) (T) 功能做的很好; (S) 功能反而做得很差, 結果就像豬籠草一樣: 小蟲 用戶看到很容易進入, 便被吸引, 然後就再也逃不出去。

資訊科技的消費者自主權在硬體戰場上也受到威脅。 多數人只知道電腦一開機就進入 windows; 但其實可以有其他的選項, 只是微軟不希望你知道。 電腦一通電, 最早取得控制權的是主機板上的韌體 (U), 有些人用叫舊的名稱 (V) 稱呼它。 如果你按某個功能鍵進入 (U), 就可以選擇要從光碟機、 網路或是某一顆硬碟或隨身碟開機。 控制權轉移到某顆硬碟或隨身碟上之後, (W) 這個小小的程式會印出一個選單, 讓你選擇要從硬碟或隨身碟上面的哪一個作業系統開機。 至於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 使用者早就失去了更多的自主權。 想要取得自己的財產的最高控制權, 在 android 手機上必須進行 (X), 在 iPhone 手機上必須進行 (Y) 都有相當的技術挑戰。 至於 (Z) 也就是重灌作業系統, 更是難上加難。


提示: AIGC, analog 類比, ASCII, barrier of exit, big5, BIOS, bit 位元, boot loader, byte 位元組, csv, default 預設值, digital 數位, docx, export 匯出, file format specification 檔案格式規格書, file manager 檔案總管, gb2312, gif, html, import 匯入, jailbreak 越獄, jpg, json, markdown, mp3, mp4, odt, opt in, opt out, PCRE, pixel 像素, png, python, regular expressions 正規表示式, root, svg, UEFI, utf8, 刷機,